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“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”的戰略部署。2024年11月13日,中科巖土黨小組積極響應黨的號召,圍繞此核心議題,組織開展了專題學習會議,深入學習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義,明確其對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,結合公司實際,探討如何因地制宜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,為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轉型升級提供行動指南。
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,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、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、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共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,蘊含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動能,引領新的社會生產時代到來。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,要求企業秉持系統觀念,緊跟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導向,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,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,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。
構建同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,需推進經濟、社會、思想等方面深層次、系統性改革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,要健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體制機制,使傳統產業“煥發新機”;強化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體制機制,推動領跑、并跑、跟跑領域加速發展;完善推動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,優化產業區域布局;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,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;深化數字產業與實體經濟融合,促進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流動。企業應積極響應這一使命任務,把握產業發展趨勢,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,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優化生產流程,推動數字化轉型,為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企業快速形成新質生產力,關鍵在于技術創新、組織變革、人才培養及市場洞察等多方面協同推進。在交流研討中,各部門結合工作實踐,深入探討了新質生產力的本質與發展路徑。面對復雜多變、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,經營部提出“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”策略,強調要積極適應新興產業發展趨勢,強化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,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;技術部則聚焦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,強調數字技術、智能化等生產力要素對提升傳統產業效率的關鍵作用。依托專業優勢,探討BIM技術在巖土工程勘察領域的拓展應用、測量機器人在地鐵隧道自動化監測中的創新實踐等,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技術支撐;綜合辦公室提出,要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,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,構筑人才聚集“強磁場”,此外,優化業務流程,引入先進信息化技術,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,提升業務處理效率和質量。
以“新”提“質”,以“質”催“新”。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,它不僅代表了生產力的質的飛躍,更是企業轉型升級、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。未來,企業需在經營、管理、科技、業態等多方面尋求突破,培育競爭新優勢、蓄積發展新動能,開創持續繁榮新篇章。